讓不少人吃了一些苦頭
現在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化
使得很多資料都線上化
購物、訂房等等服務都透過網頁或 app 進行
而付款方式綁定信用卡與線上支付居多
增加了被駭客取得資料並盜刷的風險
對於國家或企業來講
防止機密被竊取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
大概在 2015 年 HACK 作為首支網路安全概念的 ETF 上市
後來多了 CIBR 這支新的生力軍
上圖為 HACK 與 CIBR 的基本資料與近年績效,附上 SPY 與 VTI 作為比較
這兩支 ETF 的管理費用相同
但 HACK 做為先發行的 ETF,資產規模佔有優勢
也導致 CIBR 的流通性較差,買賣價差較大
這兩支 ETF 的績效互有好壞,與美股大盤相比則波動較大
上面幾張圖為一些更細節的資本資料
持股數 HACK 54 檔,CIBR 46 檔
兩者皆為全球型 ETF
可以看見 HACK 比較著重在小型股的部分,小型股持有數較多
投資國家以美國公司為大宗
畢竟先驅產業還是美國較多而且開放投資
同樣必須提醒
投資特定產業風險較高
趨勢可能改變,現在流行的產業未來不一定會好
設好停損停利相對重要
不能像大盤 ETF 一樣長期無腦持有
而且個人認為政府與大型公司會自行成立資安部門
有些市場只提供網路安全服務的公司可能無法吃到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